一、大赛目的
秉持“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的理念,营造大学生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和扶持一批有创新潜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大赛原则
坚持“学生主体、专家主导、公平公正、社会监督”的原则,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
三、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冠名支持。设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纪律与监督委员会。
(一)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二)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大赛的执行、宣传、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三)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有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等工作。
(四)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大赛组织、评审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督,调节处理争议。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开展本校大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目前我省高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在校学生,不含在职学生及成人教育学生。鼓励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建团队。
五、大赛总体安排
本届大赛由参赛团队自主选题,参赛项目能够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一)项目组别。
项目组别根据项目负责人的在读学段确定,分为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
(二)项目类别。
1.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
2.高端装备类,包括机械、电子产品、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石油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及装备等;
3.新能源新材料类,包括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核电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光电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
4.现代海洋类,包括海上粮仓、海洋牧场、深远海渔业、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海洋金融、海洋信息、涉海商务等;
5.医养健康类,包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
6.高端化工类,包括石油炼化一体化、煤基精细化学品、高端专用化学品、氟硅新材料等;
7.现代高效农业类,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现代种业、畜牧良种培育、农业装备制造等;
8.文化创意类,包括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会展等;
9.精品旅游类,包括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房车露营等;
10.现代金融类,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担保和金融信息咨询等。
(三)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分为创意创新、实物创新、实验创新、生产创新四类,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创意创新”是指大学生基于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性的想法,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设计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能够满足学习、科研、生活、生产等需求的创意方案、概念描述等,需以二维或三维设计图例形式呈现;“实物创新”是指大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的新颖思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对已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或创造性地设计并制造出新的产品,需以实物或模型形式呈现;“实验创新”是指大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优选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流程,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须基于真实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生产创新”是指大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对生产任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优选生产材料、改变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必须基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
六、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不得上传涉密信息。
(二)每个项目的参赛成员不超过 5 人(含团队负责人),且所有成员均须对项目有实际贡献。指导教师不超过 2 人。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参赛的项目最多 1 项,但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团队成员。
(三)参赛项目须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创新成果,有一定科学价值、创新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七、参赛项目数量
大赛组委会将根据报名截止时各高校在大赛官网正式报名参赛的项目数量及上届大赛获奖情况等统筹确定 1500 个左右项目入围省级复赛,分为基础名额与奖励名额。其中基础名额以各校在大赛系统中审核通过的项目总数为基数,按照不高于 100:1的比例进行分配,四舍五入计算。有审核通过项目的高校,至少分配 1 个名额。奖励名额以各校在上届大赛中获奖情况为依据,有项目获一等奖的高校,每项奖励 4 个名额;有项目获二等奖的高校,每项奖励 1 个名额;获得三等奖的项目不再奖励名额。每校入围省级复赛的项目数量最高不超过 75 项。严禁虚报或乱报项目,如有发现将缩减推荐名额并取消优秀组织单位评选资格。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所有参赛项目均需通过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官网(http://www.sdedsc.cn/index),点击“‘建行杯’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模块进行注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2 年 10 月 28 日 8 时,截止时间为 2022 年 11 月 18 日 17 时。
(二)校级初赛(11 月 18 日前)。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确定,赛事组织须符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并制定应急预案。高校根据校赛结果确定推荐顺序,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推荐项目汇总表》。
(三)省级复赛(11 月下旬)。省级复赛通过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遴选出 600 个获奖项目。其中前 300 名晋级省级决赛。
(四)省级决赛。省级决赛定于 2022 年 12 月中旬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委在承办校集中,通过网络评审平台审阅参赛项目申报书、VCR 和 PPT,线上观看项目负责人陈述并进行质询;参赛选手在各自学校集中,通过网络平台展示项目,接受评委质询。评审端由省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展示端由参赛高校自行组织,展示端设备及工作人员要求另行通知。
九、奖励设置
大赛设优秀项目奖、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其中,优秀项目奖数量为:一等奖 100 项、二等奖 200 项、三等奖 300 项;一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不超过 2 人,下同)为“金牌指导教师”,二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银牌指导教师”,三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铜牌指导教师”。对获奖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团队)颁发证书。同时,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鲁教高字〔2021〕7 号)规定,对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每项奖励 1.5 万元,对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每项奖励 1.2 万元,且分配给参赛学生(团队)的奖励资金不低于总数的 50%。奖励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对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的 10 所高校颁发奖牌。
十、材料填报
(一)10 月 28 日 8 时后,参赛项目团队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附件 1),并上传1 分钟展示视频、PPT 展示文档及其他佐证材料。材料填报工作务必于 11 月 18 日 17 时前完成。
(二)各高校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荣誉奖项等方面。所有推荐项目材料网上填报无误后,各高校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 2),根据校赛结果确定推荐顺序,填写各项目的校赛排名,填写无误后将 EXCEL 文件上传系统。 在系统中下载汇总表,打印并加盖学校公章,扫描成 PDF 文件,11 月 22 日前上传至系统。
十一、其他事项
(一)请各参赛单位贯彻执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大赛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比赛期间,各地要安排疾控工作人员全程在场,及时处理疫情突发情况。承办校要在所在地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下,落实主体责任,科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请各高校确定 1—2 名大赛工作联系人,于 11 月 3 日前在大赛官网中填写《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3), 并上传加盖学校公章的 PDF 格式文件。
(三)大赛工作联系方式。
1.为方便沟通交流和信息发布,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专门建立“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QQ 工作群,群名称为“第九届科创大赛”,群号为 696227469。
2.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具体承办。联系人:王昭、王进,联系电话:0531—86958775、86983344,通讯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 53 号,邮编:250013,电子邮箱:scjy@shandong.cn。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工学院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